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散户配资在线登录
8 月 16 日,由 21 世纪经济报道主办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主办的 "2025 资产管理年会 " 在上海隆重举行。在主题论坛二"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"上,百年保险资管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杨峻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,被动投资大发展趋势对资管行业将产生三大深远影响:一是 Beta 的工具化,二是 Alpha 的专业化,三是马太效应的加剧,从而重构整个资管行业生态。
被动投资浪潮席卷资管市场
杨峻指出,无论是在美国、欧洲、日本还是中国市场,如今被动基金发展均呈现出超越主动管理的趋势。就中国市场来看,近年来,以 ETF 为代表的被动策略产品正经历爆发式增长,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:
首先是费率低廉,指数产品相较主动权益基金具备显著的费率优势。他提到,如今宽基指数 ETF 的管理费率已低至 15bps,行业或主题 ETF 管理费率在 20-60bps 区间,而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率达到 120bps。"可能有观点认为降费让利的幅度不是很大,但对长期投资者而言这一费率优势很有意义。"杨峻指出,拉长到 10 年期限来看,60 个 bps 的费率差异可以创造 6% 的收益差距。
其次是政策支持。新"国九条"中明确提出建立 ETF 快速审批通道,被动指数化投资快速发展,证监会也放宽了指数基金的注册条件,发行效率进一步提高。
再次是符合资金偏好。杨峻表示,一方面,与主动权益基金相比,被动投资对投资者认知的门槛相对较低,投资主题明确;另一方面,养老金融成为被动投资发展的重要驱动力,从美国经验来看,在美国指数基金的持有人中, 个人退休金账户和企业年金计划持有占比始终超过 80%。
最后是业绩优势。"虽然在业绩方面有一定争议,但在当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持续跑赢同类被动基金的难度加大。"杨峻指出,美国过去十年间,只有 21% 的主动基金能够跑赢被动基金,在中国,2023 年有 58% 的主动偏股型基金战胜了同类被动基金,但这一比例较 2022 年下降了 5 个百分点,这也反映出 A 股市场上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正在加大。
被动投资产品成为投资"必选项"
当以 ETF 为代表的被动基金成为"当红炸子鸡",资管行业的价值创造逻辑也面临重塑。
在杨峻看来,被动投资浪潮将对资管行业产生 Beta 工具化、Alpha 专业化、马太效应加剧等三大方面的深远影响。
Beta 的工具化方面,杨峻指出,无论是对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,被动投资产品已从"可选项"变为"必选项"。
对以险资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来说,ETF 等被动投资产品已经成为其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。"它精准地命中了机构投资者对透明化、低波动的配置需求,精细化、多因子的策略需求,以及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运营需求。"杨峻表示。
对个人投资者来说,被动指数类产品以更低的认知门槛、更清晰的投资场景、更强的抗波动性契合其投资需求,受到个人投资者的欢迎。
杨峻以百年保险资管的内部实践佐证了 ETF 资产配置的优势。他提到,公司有团队采用 ETF 作为资产配置标的,通过"风格配置 + 行业轮动 + 网格化交易"的多策略组合投资,在近两年的实盘业绩远远跑赢沪深 300 指数及万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数,这验证了被动投资工具在组合管理中的战略价值。
主动型 ETF 或成为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载体
在 Alpha 专业化方面,杨峻坦言:"我从来不认为被动投资在最后会完全替代主动投资,但这对主动产品的基金经理、管理者来说会带来较大的挑战。"他指出,深度 Alpha 挖掘需聚焦"定价效率低、信息不透明"领域。杨峻提到,美国市场数据显示,尽管在过去十年中仅 21% 的主动基金能跑赢被动基金,但在房地产基金、债券基金等非公开信息占比较高的领域,超额收益的获取能力依然显著。这要求资管机构"更勤奋地开展非公开调研,强化信息获取、拆解、解读、提炼能力"。
杨峻指出,要突破"低成本、高流动性、超额收益"的"不可能三角",探索主动管理 ETF 或能成为破局关键。
"我们经常把被动投资与 ETF 画等号,实际上被动投资和 ETF 不是一个维度。尽管被动投资常以 ETF 形态出现,但主动投资也可采用 ETF 形态。"杨峻表示,从全球市场数据来看,亚太地区和美国市场主动型 ETF 年复合增长率都接近 50%。"主动 ETF 融合了主动管理能力与 ETF 产品透明性、流动性的创新形态,可能成为 Alpha 专业化的重要载体。"
马太效应加剧需做实以客户为中心
被动投资对资管行业的第三大影响是马太效应的加剧。
杨峻指出,随着被动产品种类、规模的增加,费率的竞争愈发激烈,全球资管行业均面临着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的挑战。全球资管行业整体的管理资产利润贡献率已由 2021 年的 14.4bps 下降至 2023 年的 11.6bps,其中,北美市场及亚太市场的下滑速率约为每年 10%。
对中国资管市场而言,头部基金公司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。杨峻给出一组数据:在被动权益基金领域,2024 年前十大机构共占据 66% 的市场份额;如果进一步聚焦到 ETF 领域,前十大机构旗下的 ETF 规模合计占比已达到 80%,而在主动权益基金领域,前十大机构仅占据 46% 的市场份额。
"如果被动化趋势继续演进,中小机构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。"在杨峻看来,面对被动投资对资管行业带来的变化,需要做实以客户为中心,从"零和博弈"走向合作共赢。他指出散户配资在线登录,在被动投资大发展时代,要做实"长钱长投",推动耐心资本入市,打通长期资金、稳定收益、优质资产的良性循环。
辉煌优配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